节粮爱粮 居安思危
—— 州粮食局2016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述评
仲秋时节,正是秋粮收购入库的“黄金季”。10月23日,趁着吉首鼓文化节鼓舞世界的余响,州粮食系统组织开展了2016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并在吉首中信广场吉首市粮食应急供应点授牌仪式”。
在州委领导、吉首市委领导的致辞中,在州粮食局领导地讲话中,以及相关单位的倡议书和承诺书中都提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800万吨。这是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再加上从粮到食过程中的储存、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浪费,那就是每个爱粮人士都无法接受数字。
从全球角度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2012年6月13日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倘若这些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得以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今年的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我国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出的。
国家粮食局领导今年在南京“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主会场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和粮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将导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粮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系统,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连续12年谷物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身处精准扶贫攻坚战前沿阵地的粮食工作者有必要对可能出现的粮食供应紧张保持高度警觉,牢记“粮安天下”的神圣使命。
湘西历来是整体缺粮地区,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扶贫攻坚成果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湘西百姓意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优美环境、优质粮食与生命健康的密切相关性。我们甚至感到湘西本地产的谷物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可以想象,各地游客在畅游美丽湘西大花园的时候,可以品尝特色独具的湘西佳肴,却吃不上营养丰富、口感上佳、香飘十里,凝聚了湘西山水精华的地道本地米饭,该是多么遗憾的事。
我们宣传爱粮节粮,并不是因为我们吝啬小气,在“丰衣足食”的岁月里生活久了,容易看淡食物来历的艰辛不易,容易放松对粮荒危机的警惕。笔者最近频繁往来于省城与吉首之间,当列车驶过老家常德的时候,我看到在一家粮食企业打出这样一条标语:“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猜想这大概是主产粮区粮食工作者对“粮安天下”使命的解读吧。在我们湘西,种粮似乎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在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时候,甚至会抛荒田地。而粮田一年抛荒,恢复耕种就变得困难重重。为了经济收益,把粮田改成烟地或改种水果的做法我们也无可厚非。联想到非洲人民对中国的感激,因为中国人让他们学会了培植蘑菇和种植水稻。觉得湘西农民在家种粮的收益应该得到与出门做生意同等的尊重和同样的维护。
有关专家在研究“精准扶贫”时,提供了关于贫困的数据资料:
1.营养标准:每天摄入营养低于2000到2100大卡的为贫困人口。那么,怎样的营养会低于这个标准呢。请看这份清单:
早餐——豆浆(鲜豆浆250克)花卷(标准粉75克)拌菠菜(菠菜 50克)煮鸡蛋 (鸡蛋50克);
午餐——米饭(大米150克)土豆炖牛肉(土豆100克,牛肉75克)拌海带丝(海带丝50克); 晚餐——米饭(大米150克)芹菜炒肉(芹菜100克,瘦猪肉75克)丝瓜汤(丝瓜50克);
加餐:青苹果100克芦柑100克。
2.收入标准(世界贫困标准的两种计算方法):
(1)收入比例计算法:低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50%为贫困。
如美国,两口之家全年总收入低于14000美元;法国,每人每月收入低于650欧元;越南,人均年收入低于480万越盾(折合人民币1511元)。需要说明的是,贫困还是不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标准。所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有贫困人口。按照收入比例法来计算,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要比发达国家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得多。
(2)购买力评价:低于某个绝对收入标准为贫困人口。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制定国际贫困线标准:1990年每人每天1 美元; 2008年每人每天1.25美元;2015年每人每天1.9美元,全球贫困人口7.02亿人。我国贫困标准是按年度购买力评价来划定的——1986年206元;2000年865元;2008年865元;2011年1067元;2014年2800元。全国现有7017万贫困人口,比1978年减少6.7亿。
解决温饱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如果我们对50多年前的那场天灾人祸带来的饥饿难耐还有记忆的话,就会联想到西方学者不太荒唐的预言:中国人将要靠全世界的粮食来养活。就会懂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笔者在老家插队落户时,体验过挣工分、交公粮、领口粮的艰辛,大学毕业后也体验过吃居民粮、拿工资的优越感。有个梦想一直萦绕心间:什么时候,中国农民能种田拿工资,城市居民爱粮节粮与珍惜其它资源一样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作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对党史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毛泽东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就在于如何认识处理农村农民问题上,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精髓是满足农民的根本利益诉求。
专家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而且要“探索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二是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的“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2015年中央11号文件)
良田沃土,殷实粮仓。衣食住行,以衣食为首要。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占世界近21%人口的大国,只有做到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粮食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粮食连年增产,粮食进口量却在不断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人们手里有钱了,对粮食的珍惜程度,对农民劳动的尊重程度降低了,对饥饿的防备心理松懈了,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其实,作为自然之子,我们是没有浪费粮食的权利的,我们可以拥有各种高精尖科技,却必须享用农民的血汗与大自然的神奇结晶——粮食。基督教徒每餐饭前都要虔诚祷告,口头上感谢上帝,实际上是在表达对粮食的敬畏,感谢提供食物的人。敬畏粮食,就是敬畏农民和大自然。不要以为你的食物是从那条生产线上下来的,如果没有原粮的成分,那就是一堆工业垃圾。无论你干哪一行,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要你活着,就时时刻刻与粮食有关,就应该爱粮节粮,就应该关注农村建设,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为粮食的减损增效出一把力。
(州粮食局 熊先辉 文/图)
2016年10月23日